一人一车一方天

2023-11-16

人物名片

刘铁阳,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燃气管网抢修中心监管三队车巡班班长,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多年巡线工作,刘铁阳常与寂寞为伴。

一辆巡线车成了刘铁阳常年相伴的工作伙伴。在巡线岗位工作了21年,每天上岗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预报是否有雨雪。因为他知道,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就要“照顾”好巡线车这个工作伙伴。让他如此温柔以待的,不只是这台普通的巡线车,更是沈阳百姓的生命安全。

今年50岁的刘铁阳是沈阳燃气巡线岗位上的全能型人才。虽说他是个地道的东北汉子,但心细如丝。巡线工作就是要心细,要较真儿,才能不放过每一个漏点。

比起人巡,看似舒服的车巡其实更难。巡线车前端安放了车载嗅敏仪,必须保持每小时25公里甚至更慢的速度行驶,才能保证在车过之处精准地找到漏点。在巡线车保持慢速行驶的过程中,刘铁阳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车内漏气报警装置是否发出异常警报。巡线车行驶过的每一步,都是刘铁阳丈量过的土地。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低速驾驶,让他患上了腰疾。

刘铁阳带领的班组有7名组员,承担着沈阳市大东、皇姑、沈北等多区域的巡线工作,工作量很大。不久前,当他驾驶巡线车行驶到黎明四街与和睦北一路路口时,车内报警器突然出现了持续20多秒的警报声。凭借经验,他知道这附近一定有大漏点。“一般小漏点,报警器不会持续报警那么长时间。”经常巡线,让他成了沈阳燃气地下管线布局的活地图。他知道,这一带是30年前铺设的老管线,易被腐蚀。他立刻将车停靠在路边,手持嗅敏仪,沿着车两侧开始步巡。他屈身下蹲,寻找着燃气泄漏点,以报警地点10米为半径,细致检查周围100平方米的区域,终于找到了泄漏点。他立刻拉好警戒线,打开地下井盖。井室里一股浓烈的燃气味道扑面而来。迅速上报情况后,他又帮着维修人员处理好了漏点。

比起居民区附近发生泄漏,让刘铁阳最着急的还是工业企业周围发生燃气泄漏。“这不仅是生命安全问题,更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2022年秋冬交替时,在大东区东望街华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东工厂附近,刘铁阳没有放过那次微弱的警报声。一般微弱而短促的警报声,可以不必下车察看。但是细心的刘铁阳格外警觉。他知道这里是服役30多年老管线,秋冬交替时管线热胀冷缩,极易出现问题,多一分细心就多一分安全保证。他下车察看半个小时也没能找到漏点,便将周围的井当成突破口,将井盖一一掀开,测试井室内燃气浓度。终于,在一处气动电缆井里,他找到了泄漏原因,安全处理了这个隐患。

一人一车,21年不间断的巡线工作,让刘铁阳常年与寂寞为伴。然而这份工作并未让他感到孤独,因为他知道,他默默守护的是夜幕降临下的万家灯火。                                                                                                                                                                               


                                        数字巨石推推推                                                                                         文|周子文                            

重复,是采集运维工作的最大特点。

在国家电网沈阳供电公司计量中心采集运维二班的办公空间中,看不到外勤一般的挥汗如雨,大家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左手操作键盘,右手移动鼠标,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一大早,他们就打开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近两万个客户中排查表计漏抄、数据不完整等问题,日复一日地推动着“数字巨石”。

采集运维工作是电网数字化管理的“地基”,只有地基又实又稳,建筑才能盖得更高。由于天气、线路老化、信号传输等诸多原因,系统每天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采集运维二班需要从千头万绪的可能性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上午,一位班员的报告打破办公室的安静:“中恒物业的数据漏抄补召失败,返回召测结果是空值。赶紧给外勤班组传单子,现场看一下。”“等等。”技术员张寒凭借多年经验,觉得可以再检查一下。经过一番排查,她发现这是由于时钟错误,导致没有冻结数据产生的问题。重新对时后,数据完整顺利补回。“我们多干一些,外勤同事现场工作量就少一些。”张寒说。

午休,是二班一天之中难得的休闲时光。“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坐到电脑前进行数据采集,上午与下午没什么不同,今天与明天没什么两样,重复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特点。”运维二班班长王芯蕊说道,脸上却没有一丝倦怠。

不过,重复中也存在变数,班组有时会面临突发任务。2021年11月,省内统一调整了电价收费标准,在以往的峰谷电价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尖峰电价,以实现企业不与民争电。运维二班只有10天的时间,对1.9万多户的用电电价根据政策进行调整。由于全省各地市都在这几天进行电价调整,操作系统异常卡顿,进而导致上传失败,使原本巨大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不确定。这一过程漫长而重复,常是调整完几户之后还要再回头反复检查。每天早上7∶30,班员准时坐到电脑前,中午只能在工位上简单地吃两口饭。晚上八九点钟后,实在没有精力了,才离开单位回家休息。如此高强度工作之下,10天后,1.9万多户的电价调整悉数完成,大家把任务的“巨石”块块从“峰谷”推向“峰尖”。

能将重复枯燥的工作干好,是平凡人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大价值。也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让采集运维二班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的殊荣。


沉默的高主任

文|张举 图|朱显志

有“三头六臂”的高杨(中)在,干起活儿来有底气。

“以前,在180米长的工作面上安装104架液压支架要35天,现在9天就能解决。”在辽宁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安装回撤车间,车间主任高杨自豪地介绍。平日里,他是一个十分腼腆的人,抛头露面的场合会让他有点儿“社恐”。唯有谈及技术工作,平静的脸上才显露一丝神采。

液压支架的安装,是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关键一环。过去,受设备和环境的限制,安装时往往是这边安装,那边还要人工打眼儿放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怎样快速、安全、经济地安装液压支架,成为各煤矿单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面对机遇,承担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设备研制与生产任务的安装回撤车间,向这一难题发起了挑战。

开展攻关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车间里的每个人都成了忙碌的“机械人”。作为研发领头人的高杨,更是忙得看不到人影。他跟着大家晚上研究图纸,白天用各种方法反复试验。研发过程漫长且艰苦,唯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看到大家的焦躁,寡言的高杨偶尔打破沉默,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更多时候,他则是以身作则,想得最多,干得最多。

沉默的高主任,其实有“三头六臂”。高杨有一个超能力:一个新设备,只要对方能描述出具体需求,即便手边没有图纸,头脑中也能勾画出个八九分。在攻关时,这个能力发挥了大作用。谁有新想法,大家就聚在一起开会碰一碰。每个职工的想法,高杨都会认真对待,思考可行与否。在成本控制上,他不仅坚持在一线把控下料环节,还一直兼职编程工作。在板材切割机的程序编制环节,他通过图形排列、套料等手段,为公司节省原材料上百吨……身后有了一个靠谱的高主任,大家干起活儿来也更有底气了。

在车间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首先将掘进机行走装置由履带式改为滑道式,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随后,针对掘进机工作时在坡上会出现下滑的问题,通过仔细梳理技术环节,大家决定在转载机起桥段设置一个有角度的支顶装置,在此装置保护下推移装载机与掘进机……

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后,伴随而来的是整个车间士气大振。作为研发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高杨带着大家乘胜追击,开发出由5种设备组成的“综采工作面机械化快速扩帮安装一体化成套装备”,解决了煤矿井下设备安装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的难点,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将投产时间提前一个月,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这一项目被科技部评为“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2023年,车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高杨,依旧是车间里最沉默的那一个。他在冰冷的巨型设备中间行色匆匆,无论晨昏,都未放慢脚步。   


分秒必争“采蘑菇”

文|刘芳宜图|王忠伟

时间:2023年9月3日

地点: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家屯站

人物:设备车间减速顶维修班

“铁蘑菇”的运行状态,关系到列车的平稳运行。

虽已进入金秋9月,但省内气温居高不下。高温炙烤下的苏家屯站编组场内,热浪翻滚,暖流徘徊,钢轨温度超过了50℃。“可以上道作业了!”联控电台传出指令后,早早等在作业区固定位置的设备车间减速顶维修工,在班组长崔忠琦的带领下,排成一列纵队,前往编组场内开展减速顶检修工作。

苏家屯站是沈阳铁路枢纽运输的关键站,对东北铁路运输畅通高效至关重要。暑运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列车在这里汇集,在苏家屯站驼峰调车场经过解体编组后,再运往全国各地。平均每天办理货物车辆1.8万余辆。长期高强度服役下,如果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很可能发生故障。减速顶就是其中之一。

减速顶是编组站的一种调车设备,形似一个个“铁蘑菇”,主要用来控制溜放车辆的速度,相当于火车的刹车器。减速顶维修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铁蘑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这天,减速顶维修工班的作业任务是对上行编组场26条股道、4644台减速顶进行巡检、维修和保养。21位“采蘑人”兵分两组,一条一条地排查轨道,一台一台地踩顶实验,查看“铁蘑菇”油气压力是否正常。同时,他们还要为“铁蘑菇”进行全身体检。他们时而站着踩顶,时而蹲着紧固螺栓、更换防尘圈、注入润滑油……每一个检修点、每一个保养环节都严格卡控。一天下来,要踩顶1000余下,蹲起300余次,行走4公里。

“大家作业中发现故障顶、失效顶,一定要及时维修更换。”崔忠琦下达了最新指令。“减速顶检修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个技术活儿。”崔忠琦边操作边说。

耀眼的阳光直射在编组场上。由于没有树木遮挡,铁道线路内温度超过30℃。检修工利用“停轮修”时间,争分夺秒、不间断地对减速顶设备进行检修作业。豆粒大的汗水顺着脸颊流淌,滴一滴地掉落在钢轨面上,不一会儿工夫,汗水就浸湿了工作服。

15时,收尾工作全部完成,本次巡检作业圆满结束。“存在故障的‘铁蘑菇’要拿回车间进行集中维修。”崔忠琦手提两个重达6公斤的减速顶返回工区,进行清洗、拆卸、检测、注油、充氮、组装,让问题顶起死回生,再次“奔赴战场”。

为了保障铁路安全生产,苏家屯站的“采蘑人”孜孜不倦照管着这些“铁蘑菇”,为南来北往的货物列车保驾护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