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雄心

文|康晓潺
2024-07-10

葫芦岛兴城市地处辽东湾西岸,是中国泳装名城。这座人口不到50万的不起眼小城,却占据了全球泳装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兴城“泳动”全球的过程中,工会是一股重要力量。

在发展进程中,兴城泳装行业也曾站在十字路口迷茫。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代工厂,企业手握大批订单却没有工人,有了产业集群但缺乏足够的经验……每当问题出现,葫芦岛市总工会总能雪中送炭,通过协助打造兴城泳装自主品牌、开展“4437”工程培训、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手段,帮助兴城泳装渡过难关。

如今,葫芦岛市总工会开始寻找兴城纺织服装业的新增长点,把目光投向校服、制服、运动服等产业。他们希望在兴城这片纺织业沃土上,像泳装一样复制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本期面对•辽宁省葫芦岛市总工会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葫芦岛,一座渤海之滨不起眼的小城,却是全球泳装产业的“龙头大哥”,全球每4件泳装,就有1件产自这里。

为什么会是兴城泳装?其实,泳装在这里发展恰如其分。每年夏天,这座气候凉爽、风景宜人的滨海小城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度假,也给泳装发展带来了商机。

追溯历史,泳装与葫芦岛还有着特殊的缘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棉花产能不足,第一批作为服装面料的锦纶(又称尼龙),就是在当时的锦西化工厂研制出来的,从此拉开我国化纤工业的序幕,也让葫芦岛在中国服装产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既有产业生产原料的前端优势,又有着海滨景区销售的终端资源,以泳装为代表的服装制造在葫芦岛兴起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泳装个体户便在此诞生。

被危机推着走

彼时,从兴城市北关村的胡同,走出了几个胆大的人。他们买了几匹布料,关起门来,用家用缝纫机裁出了三角裤头、泡泡纱泳衣,拿到海边售卖,几十套泳衣不到一上午就卖光了。很快,尝到甜头的兴城人做出一批又一批泳衣,小小的泳装生意还沿着海岸线一路做到了俄罗斯。兴城的第一批泳装厂,就这样办了起来。

到了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来袭,失去铁饭碗的人们不得不另谋生路。泳装厂待遇好,用人需求大,成了“香饽饽”。当地人介绍,那时的人们一个月收入只有几十元,但在泳装厂,收入轻松过百。

从小作坊到产业集群,兴城走过了30多年的路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红利褪去,先知先觉的兴城人开始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我们每年泳装产量很大,可产量与知名度并不匹配。”某泳装公司老板胡雪回忆,一次她到欧洲出差,在高档商场里看见几款兴城制造的泳装,可贴的都是国外牌子,价格也翻了好几倍。胡雪意识到,给人家做得再多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如果不转变思想,只做基础代加工,不仅利润低,还有随时被取代的风险”。

为打造兴城泳装自主品牌,兴城泳装企业在葫芦岛市和兴城市两级政府及中国纺织联合会的持续推动下,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2011年,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并举办首届中国(葫芦岛兴城)国际泳装文化节,邀请世界各地泳装爱好者来到兴城,也将兴城的泳装产业推向了世界舞台。

然而,想要打造世界泳装品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方的长期共同努力与支持。这包括政策的引导、政府的推动、协会的运作、企业的创新与投入,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当时工会主动出击,将助力泳装行业发展作为工作锚点。调研走访时发现,这也与企业希望借助工会力量提升技能,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扩大影响力的想法不谋而合。”葫芦岛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崔子衡说。

2016年,葫芦岛市总工会把想法转化为行动:他们结合实际需要,举办了葫芦岛市首届泳装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以提高泳装企业的自主设计能力。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泳装设计师携新颖的设计理念聚集兴城,很多优秀作品被当地泳装企业选用,签下合作协议。

“技能大赛只是工会服务产业、服务职工的一个开始。”葫芦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王忠平说。调研中工会还发现,很多泳装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甚至有企业手握大批订单却因招不到足够的技术工人而流失客户,发展更无从谈起。于是,一项常态化工作由此萌芽:2017年7月,葫芦岛市总工会与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签订“4437”工程培训协议,在泳装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联合开展技术培训,葫芦岛市总工会每年投入10万元作为培训经费。

“4437”工程培训即每年开办4期专业培训班,培训400名学员,3年内使70%以上的学员实现就业。培训内容包括电子商务、平面美工、打版设计、机械维修,不仅免收学费,还为学员免费提供食宿并报销交通费。

孙嘉晨就是“4437”工程培训出的优秀“毕业生”。“北漂回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培训,没想到收获很多。比如电子商务培训,教会我如何淘宝、利用快手、抖音直播带货,如何通过亚马逊将泳装卖到国外。这让我打开眼界,开了家泳装网店,第一单就卖出了50件泳装。”网店运营稳定后,孙嘉晨针对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尝试独立设计泳装。如今,他的网店在销售平台的“泳衣店铺榜”中排名第八,积累了数万名粉丝。

扶持泳装产业、带动职工技能提升需要一套组合拳,这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打实的工作。2022年,葫芦岛市总工会与兴城市人民政府签订《泳装产业提质升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此前的成功经验白纸黑字地写在了协议里。协议还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发展工会会员、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葫芦岛市总工会将在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帮扶救助有困难的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助力泳装产业做优做强。

如今,兴城泳装已牢牢锁住全球最大的泳装市场份额,年产值150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近40%、国际市场的25%以上。量变之中,亦有质变——自主品牌占有量跃升至40%,不少泳装企业纷纷创立自己的高端品牌,走国际化道路和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

又一个十字路口

在制衣界,兴城泳装成为传奇,人们不禁好奇:这究竟是偶然天得,还是一条可复制的发展之道?

现实已给出答案。在兴城,泳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当地纺织业的基础雄厚,同样受益的还有当地的校服产业。40年前,作为零售和批发集散地的东辛庄镇服装大市场人来人往,服装贸易辐射整个辽宁省。当地遍布的纺织厂、针织厂、毛巾厂,聚集了几千名工人。生产出来的大白布、毛巾、西服,出口到东欧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纺织工厂效益急剧下降,被迫裁员。下岗的工人无处可去,但手艺还在,于是有人干起了泳装,有人选择了做校服。

彼时,还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的王迎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兴城洽谈校服生意。“这是一个商机。”王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车卖了做校服。

“当时都是小作坊,他们能做,我也能做。”1997年,王迎带着自家制作的校服样板跑市场,在吉林一个县城的小学签下了第一笔订单,对方一次性订购200套校服,要求半个月交货。“当时既兴奋又紧张,好在村里每家都有缝纫机,等我媳妇裁剪完校服版样,我就把这些校服分发到邻居家,十几个邻居一起踩着缝纫机赶制。”王迎回忆。

半个月后,200套校服顺利交货。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王迎的校服生意逐渐扩大,他决定打破这种过于松散的家庭作坊模式。2001年,他开办了兴城第一家校服厂。如今23年过去了,王迎当上了兴城校服协会会长,拥有两家当地最大的校服厂,共有员工180人,兴城也成为了山海关以北唯一的一个校服产业基地。

成为会长后,王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兴城校服产业的发展建设当中,多次南下参加国内外校服展。“眼界开阔的同时,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油然而生。”王迎说,校服与泳装销售模式不同,早些年还存在地域壁垒,如今越来越弱化,原有的销售模式收效甚微。与此同时,王迎到南方的一些校服大企业考察,结果也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无论是产品质量、单件成本,还是机器的智能化水平,兴城校服都与南方大企业存在不小的差距。就拿南方大企业使用的全自动开袋机来说,不仅做出的校服质量好,效率还高出原先好几倍。

“校服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改革,一旦我们的脚步跟不上,或许就将不复存在。”当时,已有危机感的王迎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当地工信局。此时,正值葫芦岛市总工会开展扶持本地特色产业、促进就业的工作期间,他们先后与各区县工商联、工信局等多个部门联系并开展调研。于是,王迎反映的情况也引起了葫芦岛市总工会的高度重视。

为全面了解兴城校服产业的实际情况,葫芦岛市总工会前往兴城多家校服企业,进厂实地考察,并与兴城校服协会以及东辛庄镇委镇政府进行座谈。“我们在与企业负责人、职工谈心时,也关注到这一情况。兴城校服产业最大的短板就是设计理念落后,工厂机器设备落伍。”在座谈会上,王忠平一针见血地指出。

因此,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成为兴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兴城市人民政府商议后,葫芦岛市总工会拿出60万元对校服企业进行设备升级补贴。“后续我们还将加大投入。不光经费,工会还将以组织技能大赛、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立等方式,全力促进兴城校服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1月16日,2023葫芦岛·兴城“振兴杯”辽宁省校服设计大赛在兴城海上海酒店落下帷幕。这场历时85天的大赛由葫芦岛市总工会举办,吸引了全省10余家服装高等院校参与,共有96套服装进入最终环节,进行成衣制作。“人才才是服装产业的原动力,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许多校服设计的新理念,以及很多优秀的校服设计人才。这才是兴城校服产业的未来。”全程参与、观看这次设计大赛的王迎说。

不雷同的协议

2009年是国内校服产业的一个转折点。此前,班服被教育局等部门视为乱收费,不允许私自订购,一旦有学生家长举报,学校就会受处分。2009年,这一限制被打破,各地校服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校服的采购限定价有了很大调整。

“北方一些省份的校服限定价格还是比较低,限制了企业向高端品牌发展。”王迎说,兴城的校服主要面向中小城市,二线城市大都被南方大企业垄断,如今这些大企业也开始抢占中小城市的市场份额。“未来,校服市场将会越来越大。全国将有2500亿到3000亿的市场份额,如果我们不找准定位,发展会非常困难。”

明确了校服产业的前景与方向,2024年,葫芦岛市总工会与兴城市人民政府签署《促进校服产业转型升级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提供100万元资金支持,大力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兴城市校服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不仅如此,葫芦岛市总工会还把目光放得更远,力图在兴城逐步建设制服、瑜伽服、骑行服、沙滩服等运动服装和海洋服饰新项目,争取利用3到5年时间,把兴城打造成底子硬、叫得响的一流北方校服生产基地,为兴城市再添一张亮丽名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协议》紧扣兴城校服产业实际问题,与此前的泳装《协议》并不雷同。除提出举办辽宁省校服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对未建会的校服企业开展建会政策宣传,组织企业建会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外,《协议》中还提出了对校服企业设备升级的补贴。“初期补贴的范围比较广泛,并未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建会入会。”王忠平说。

如今,围绕打造底子硬、叫得响的一流北方校服生产基地定位,总规划面积185亩的中国·兴城校服生产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整个项目预计2024年底全部竣工。“校服产业基地将设有研发设计中心,产出的好设计样板可共享给多家校服企业。”王迎说,希望兴城校服也能像兴城泳装一样,在千亿级的市场蓝海中乘风破浪。  

 葫芦岛·兴城“振兴杯”辽宁省校服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