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主动帮你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这究竟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近期,有央媒报道,国内多地都出现银行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情况,其中还有储户将个人资金误存入该账户,结果取不出来的情况。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在2022年设立的一项重要补充养老制度。通俗地讲,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后,个人存入资金(每年不超过1.2万元)后,可通过该账户投资一些专门的长期理财产品,在退休后连本带息地获得收益。另外,由于制度规定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在一定额度内可抵扣个税,因此个人养老金账户对个人理财也有帮助,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2024年12月,个人养老金正式从36个试点城市向全国推广,显然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各地出现了“不知情开户”的情况。由于养老金账户存在很多区别于银行账户的规则,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尽快对其充分了解,避免误开、误用导致个人损失。
其实“不知情开户”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由于制度严谨,任何一家银行都不能在客户不签字的情况下开立账户。所谓不知情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是部分基层银行的业务人员为完成业绩,与储户沟通时告知得过于含混,储户确实听到了“养老金账户”的名词,但被专业术语一绕,没来得及确认就签字了;第二种情况是很多银行与网络支付软件合作进行推广,比如普通人在网上买东西,到支付环节时,支付软件提醒参加“开立一张银行卡就可享受优惠”的活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被密密麻麻的活动介绍铺满,消费者没来得及细看就参与活动开了一张卡或一个新账户,殊不知开的其实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第三种情况是当养老金账户向全国铺开后,一些地方私营企业受到银行的返利诱惑,给员工集体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员工没想太多纷纷签字,批量地被开户。
个人养老金账户本是好事儿,但如果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就容易变成坏事儿,甚至使个人蒙受损失。最直接的影响是本人失去了选择权。养老金账户只能开一个,但可以自己选择在哪家银行开,毕竟各家银行提供的账户理财产品是不一样的,收益率差异也很大。在正常的理财常识中,都是建议本人先考察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哪个更适合自己,然后选择在哪家银行开。如果懵懵懂懂被开户,自然失去了选择权。
更麻烦的是,如果不知道自己有个人养老金账户,在存钱时误将钱存进该账户,等到急需用钱时才发现取不出来——那真是取不出来了。按规定,进入该账户的钱,只有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时,才能取出来。这对于急等着用钱的人来讲是非常糟糕的。而且还有一点,如果从未激活过个人养老金账户,那么可以带着个人证件去银行销户;但如果往这个账户里转账存了钱,就被视为已激活,将无法销户。
时代在不断变化,每一个人都应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尤其是在个人理财方面切不可做埋头的鸵鸟。个人养老金账户更不必谈之色变,因为如果使用得当,它是可以让我们获得理想收益的,当然了,这还需要有个前提:不是被开户。
薅骗子的羊毛
文|陶礼
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儿,有时比小说情节更离奇:一面是频繁出现的某某遭遇电信诈骗消息,一面是“90后宝妈反薅骗子千元”“大爷遇电信诈骗反赚骗子5万元”“女子遇诈骗反骗对方500元”等另类新闻不断涌现。
起初,大家以为这只是偶然事件的集中爆发,其实源头是2025年2月出现的一个新网络群体。该群体名字叫“反薅联盟”,成员多是上班族或全职主妇等中青年群体,他们通过QQ群或贴吧交流应对骗子的经验,传授反骗话术。据该联盟内的网友说,之所以不叫反诈联盟,是因为反诈联盟的名字已被网上另一个群体用过了,而且反薅联盟的主旨是从骗子手里赚钱,用“薅”字感觉更贴切。近几个月不断出现的另类新闻,只是他们“反薅”活动的冰山一角。实际上这个群体已规模庞大,和骗子频繁“斗法”,有人甚至干脆将其当作赚外快的手段,每次接到诈骗电话都异常配合地加入骗子设置的微信群或QQ群,主动下载骗子提供的各种APP。有些“道行”高的反薅联盟成员,接到10次诈骗信息,有三四次能让骗子付出惨重代价,每次薅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之所以出现反薅联盟,和电信诈骗不断翻新的骗术有一定关系。2024年开始,传统的假法院传票骗术、账号冻结骗术、伪装亲人有难骗术都已被大众识破,诈骗团伙只能开辟新路,以招聘网上兼职、抖音快手视频推广、网店刷好评等套路进行诈骗。此类诈骗有一个特点,即骗子先要取得对方信任,将对方拉入已经布置好的微信群内,或者让对方下载特定的APP。初期给对方安排非常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完成后立刻付酬,让对方尝到小甜头。等到时机成熟,再以先交纳保证金才能获得更高利润的任务为由,引诱对方进行转账。
反薅联盟的目标就是这小甜头。趁对方骗术刚开始时扮猪吃虎,做两个任务拿到酬金后,立刻将骗子拉黑,甚至还有彼此熟识的联盟成员,其中一个佯装受骗,一边给对方汇过去数目较少的保证金,一边表示“我还有好几个姐妹也很感兴趣”,一下子给骗子介绍十几个人。骗子以为遇到了一群“肥羊”,欣喜若狂,殊不知对方全是反薅联盟成员,利用话术将骗子蒙得五迷三道,不停地发红包、返佣金博取信任,等认为时机成熟打算收网时,却发现这群“肥羊”集体卷钱消失了。
虽然反薅联盟这种行为大快人心,这个群体在网络上也扩张极快,有网友喊出“团结起来让天下无骗”的口号,但在这里还是有必要提醒大家,这种行为具有很大风险。首先,电信诈骗的骗术不断翻新,很快会补上漏洞,因此反薅骗子有很大潜在风险,一着不慎,没薅到骗子的钱,可能自己就要遭受巨大损失;其次,这种行为本身就存在法律风险。
如果当事人遇到诈骗,为了拿回自己的钱,使用了一定的欺骗手段,这还算属于自力救济的范围。但如果使用欺骗手段,获取超过自己被骗数额的钱,且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超出自己被骗数额的钱的目的,那是不合法的。如果超出的钱数额较大,还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犯罪。所以,这种反薅联盟不参与也罢,接到诈骗电话,第一时间报案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