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寄语
我要守护好每台设备,把经验传给更多年轻人,为确保电力安全贡献力量。 ——于霁

11月13日,寒风掠过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公司厂区,电气分厂设备管理员于霁正蹲在地上,手指顺着电缆走向仔细核对。作为辽宁省继电保护专家、电气分厂首席诊断师,他正带领团队整合保护系统,2.2米高的屏柜前,他时而踮脚标注,时而俯身接线,动作娴熟又精准。
刚进厂时,面对庞大的设备和复杂的线路图,于霁虽心里没底却从未退缩。白天,他跟着老师傅学习巡检、记录操作;晚上,对着图纸熬夜钻研。凭着这股劲头,他仅用几个月时间就能独立完成简单检修任务,从容应对常见故障。入职一年多,他就承担起2号机组快切改造这项“心脏手术”,记录电缆走向、绘制布线图,还将上千个电缆编号编成口诀加强记忆,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后,改造终于成功。
一年冬天,省内某热电厂突发故障导致起火,全区停暖。于霁临危受命赶赴现场。在零下29摄氏度的严寒中,他钻进烟尘弥漫的设备间处理电气故障,双手冻得发紫就用哈气搓一搓,视线不清就举着手电继续排查。连续作业23个小时后,机组重新并网,供暖恢复。
2023年驻外厂帮扶期间,于霁把“技术暖流”带到远方。得知对方企业被直流混淆难题困扰11年,他放弃休息时间,白天拆解设备讲解原理,晚上研究解决方案,最终破解难题。他还及时处理了一处可能引发500千伏系统事故的开关隐患。“看着灯亮起来、暖气热起来,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说。
截至目前,于霁主导完成50余项设备改造,每次都是一次送电成功。“电泵电源移位”方案解决了环保升级阶段变压器容量不足难题;进口保护装置国产化改造突破了“卡脖子”困境;500千伏开关改造方案被设备厂家推广采用。他总结的“故障分析七字诀”等3项工作法,累计创效超过5000万元,并免费提供给数十家单位使用。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于霁倾囊相授检修技巧,带领团队每年产出数十项创新成果,培养出大批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今年48岁的他,依然每天戴着安全帽穿梭于设备间。从中专生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26年的一线坚守,于霁用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亦能凭借实干创造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