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商机
这天上午,张展方和市摄影家协会里几位公认的高手来到新开放的东湖公园,为市里举办的“人与环境和谐共生”主题摄影展拍摄素材。
经过两年的改造扩建,东湖公园水面拓宽了,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似的把四周景物揽入怀抱。湖面波光粼粼,如无数细碎的月光,闪耀着银白色光泽。环境改善了,吸引了越来越多迁徙候鸟来此歇脚,它们在这里嬉戏捕食,把这里当成了小憩的天堂。
沿湖路也从坎坷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路边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树木绿草、长椅石凳、长廊凉亭,把沿途点缀得犹如仙境。适合大众锻炼的体育设施更是一应俱全,为喜欢锻炼的人们提供了展示活力的场所。美丽如画的东湖公园,当之无愧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和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摄影师们对东湖公园再熟悉不过,一到地方,他们很快分散开来,选择不同位置,把“长枪短炮”架在自认为最佳的地点,全身心投入激情澎湃的创作之中。
拍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半天就完成了拍摄任务。眼看快到午饭时间,张展方把大伙儿拉到一家小饭店,请大家吃顿便饭。他们好久没聚在一起了,正好借此机会把酒言欢。
张展方是一家公司的宣传委员,刚过不惑之年。工作之余,他酷爱摄影,闲暇走南闯北,用镜头捕捉、记录、传递内心对美的感知。
凭借执着与悟性,张展方的作品见诸报端,还在不同层次的摄影大赛中斩获多个奖项。他由此加入了市摄影家协会,人们开始尊称他为“摄影家”。
随着名气与日俱增,常有亲戚朋友邀请他为重要场合记录难忘瞬间,比如大小会议、各类庆典、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红白喜事等。拍摄大多时候是义务劳动,偶尔对方会象征性给点儿报酬。可就是那么丁点儿小的偶尔,像一把细巧的钥匙,轻轻旋开了他心底欲望的闸口,原本沉寂的贪念,竟顺着这道缝隙悄悄漫溢开来。
就在大家聊得正酣时,张展方接到市食品系统主管宣传工作的老刘打来的电话,问他明天上午是否有空,想邀请他为系统里的一场表彰大会拍摄现场照片。两人相识多年,关系一直不错,张展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见他如此爽快,老刘却有些不好意思:“由于这次会议经费有限,没有劳务费了,真是对不住兄弟!不过晚上我可以自费请你喝酒撸串。”张展方借着酒劲儿,意气风发地说:“咱哥们儿还来这套虚的?有酒喝就行!”老刘高兴地说:“那就一言为定!”
第二天,张展方如约来到表彰大会现场。会场布置得十分隆重,会标、围标、墙体标语令人眼花缭乱,将现场气氛烘托得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虽然观众方队尚未入场,但各单位的领队已在自家方队位置上,忙着布置手持宣传牌。
张展方观察了会场与主席台的位置关系,把设备架在会场最佳拍摄点。就在他认真调试镜头时,一个陌生人走到他身边,神秘地说:“摄影师您好,今天我们老板要上台领奖,能不能多给他拍些特写照片?”张展方点点头:“拍特写没问题,可我不认识你们老板啊!”这时,陌生人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小心地四处看了一眼,巧妙地塞进张展方摄影服众多口袋中最顺手的一个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们老板上场时,我会指给您看。”
这个意外插曲,让一场原本例行公事的拍摄多了几分诱惑,也让上一秒还心无旁骛的张展方瞬间变得躁动不安。他觉得兜里的信封格外沉重,重得几乎让他直不起腰。可同时,他也从中觅得了一个难得的“商机”。
随着大会主持人登场,会议正式开始。张展方屏气凝神投入拍摄,不仅将当天所有上台领奖者都摄入镜头,还特意给几位老板级获奖者多拍了些特写,其中就包括那个陌生人的老板。
他暗自把这些人与兜里的信封画上了等号——这便是他发现的“商机”。
会议一结束,张展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把表彰大会上那些有头有脸、手握职权的获奖者照片导入电脑,精心修饰起来,直到把他们修得光彩照人,才心满意足地来到常合作的图片社。他让图片社师傅先打出小样,然后一张张仔细挑选,直到选出最满意的作品。
接着,他让师傅把精心挑选的样片放大到最大尺寸冲洗出来,再将这些兼具摄影质感与油画气质的照片用价格不菲的相框装裱好,照片立马显得格外出众。用红色绒布一一包裹好的相框,被张展方放进了汽车后备箱。这些照片,将为他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心中满是憧憬,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私人定制
张展方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酿造厂的唐总经理。
唐总经理对那天在表彰大会上穿梭的张展方并不陌生,得知张展方来意后,脸上还露出惊喜的表情。这正是张展方想看到的,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进计划的决心。
张展方轻轻把相框放在桌上,像打开宝盒般小心翼翼地掀开蒙在照片上的红色绒布。随着绒布徐徐展开,一张清晰大气的合影展现在唐总经理面前。照片里,唐总经理身体微微前倾,这个角度恰到好处,既显得谦逊,又不失风度。他双手紧紧握着颁奖嘉宾的手,脸上绽放出如春日般灿烂的笑容,颁奖嘉宾则和蔼地注视着他,眼中似乎还带着几分期许。
唐总经理喜出望外:“真没想到,你能把这个瞬间抓拍得这么传神!”张展方连忙恭维:“是唐总出众的气质,才让这张照片充满了生命力。”
如此精致的照片,再加上这番贴心的话语,谁能不为所动?唐总经理十分高兴,立刻叫来办公室主任说:“把照片挂在会议室最显眼的位置,让大家都看看,市里和咱企业的关系可不一般。”真的不一般吗?张展方没看出来,倒是看出了几分狐假虎威。
接过照片的办公室主任刚要走,唐总经理又叫住他:“对了,去财务支3000元钱,作为摄影师的辛苦费。不对,是‘稿费’。”起初,张展方是略有吃惊的,因为他没想到自己并非始作俑者。“既然习以为常,那我为啥不能分一杯羹呢?”内心稍作整顿的张展方连忙站起身,握住唐总经理的手,喜笑颜开:“多谢唐总厚爱,以后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指示。”
从酿造厂出来,张展方开车直奔锅炉厂。他和锅炉厂副厂长钱建功是高中同学,那天的表彰大会上,钱建功也是上台领奖的嘉宾。当钱建功出现在镜头里时,张展方特意多拍了几张特写,还通过微信向他表示祝贺。钱建功回到观众席后看到微信,回复了一个酒杯的表情——多年好友,一切尽在不言中。
听说老同学要来看自己,钱建功十分高兴。正好他当天得闲,特意叮嘱张展方跟家里打好招呼,晚上好好喝一杯。张展方刚跟妻子请好假,就接到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的电话,说邻市摄影家协会组织了十几位骨干来本市采风,下午两市协会要联合开座谈会,交流摄影创作心得,邀他参加。要是平时,张展方肯定会去,但今天他和钱建功有约,更重要的是有潜在利益在等着,于是编了个理由:“秘书长,实在对不起,我一个亲戚病了,正陪他在医院检查,下午的座谈会恐怕参加不了了。”秘书长一听他有急事,也没强求。
张展方来到钱建功的办公室,他们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各有事业要忙,平时见面机会并不多,所以相见格外亲切。张展方放下手里的相框,和迎上来的钱建功热情拥抱。“猜我给你带什么礼物了?”钱建功一看相框,便猜出了八九分:“不是名人字画,就是你的摄影作品吧?”张展方用手指点了点他,笑着说:“难怪你能考上名牌大学!”说着,他把相框放在钱建功的办公桌上,神秘地说:“这幅照片会因为主人公的分量,成为‘无价之宝’呢!”
张展方一层层打开红色绒布,这个动作和在酿造厂时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他的动作从容了不少。
钱建功看到照片里的主人公是自己时,高兴地说:“我知道你肯定给我拍了照,可没想到你把我拍得这么正式,这么有分量!”张展方把照片摆正,解释道:“给你颁奖的是市里的领导,这种机会多难得啊,我当然要把这一辉煌时刻,定格在你最风光的瞬间。”
照片中,市领导拍着钱建功的肩膀,两人仿佛在亲切交谈,表情自然真实,笑容也发自内心,堪称一张完美无瑕的现场抓拍。钱建功看着照片里的自己,略带遗憾地说:“还能再放大点儿吗?”“已经是最大尺寸了。”“要是能再大点儿就好了。”“摆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这个尺寸已经足够用了。”
钱建功把秘书叫到办公室来,说:“把我身后墙上的画摘下来,把这张照片挂上去。”秘书看了眼照片,啧啧称赞:“这张照片拍得真好!比那幅名人字画提气多了。”张展方知道秘书的话里有恭维的成分,但能得到认可,心里还是挺舒服的。
挂完照片,秘书离开又回来,递给钱建功一个信封,钱建功又转递给张展方:“一点儿心意,算是版权费。”张展方连忙摆手拒绝:“咱哥们儿哪用这个!”钱建功严肃地说:“越是哥们儿,越得讲规矩!就当我尊重知识产权,行不行?”话都说到这份儿上,张展方也不好再推托,接过信封放进兜里,说:“那我就不矫情了,晚上咱哥儿俩好好喝一顿!”
兴奋不已的张展方趁热打铁,又如法炮制给5位获奖企业家送去了“惊喜”。
这5位企业家对表彰大会上的特写照片都十分满意,根据自己在照片中的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给出了不等的费用,最多的5000元,最少的2000元。
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张展方就再也关不上了。他开始发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以为协会抓拍素材为由,让大家平时多留意各类活动消息。一旦捕捉到要有分量的信息,他就立刻扛着设备赶往现场。不仅如此,他还以“免费宣传”为诱饵,跟不少大型会议场所的负责人争取到了独家拍摄权。为此,他特地在一家特色饭店请这些负责人吃了好几顿大餐。就连会场的保安大哥,张展方都没放过,略施小惠搞好关系,方便自己顺利入场,同时把其他拍摄人员挡在门外。
有时遇到不愿配合的人,张展方不惜下血本,用“信封”打通关系。要是会场里已经有其他摄影师在拍摄,只要对方水平、技术不如他,他总能“虎口拔牙”,从中获利。为了方便拍摄,张展方特地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胸牌,有的印着“独家拍摄”,有的印着“首席摄影师”“摄影总监”。这些霸气的胸牌,让会场工作人员对他格外重视,也让他进出会场畅通无阻,赚得盆满钵满。

王丕盛与干不成
就在张展方春风得意、四处“掘金”时,为给基层减负,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管控各级各类表彰大会的通知》。文件不仅对表彰大会的次数、规模作出严格规定,还对获奖人员身份进行了严格限制——减少领导干部、企业家的获奖比例,将荣誉更多地向一线劳动者倾斜。
这份文件的出台,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可对刚尝到甜头的张展方来说,无疑是毁灭性打击,意味着他“趁火打劫”的好日子到头了。
张展方怎肯就此罢休?表彰大会少了,他就把拍摄重点转移到交流会等其他会议活动上。他通过各种人脉,加大了此类信息的搜集力度,绝不放过任何可乘之机。
一天,张展方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说他们职校和外市某校要联合办一场交流活动,问他是否能义务帮忙拍摄照片。好久没接到“大活儿”的张展方,怎么可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立刻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起来,当即表示绝对没问题。他心里清楚,“盯企业”的路子是走不通了,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开发“新大陆”。
张展方提前做足了准备。第二天,他早早来到交流活动现场。现场人数不多,大多是本市职校的工作人员,他们和张展方一样提前到场,仔细检查会场有无疏漏,神情格外认真。
张展方扫了一眼桌上的名牌,就数本市职校副校长王丕盛的职位最高,于是理所当然地把目标锁定在他身上。
按照交流活动行程安排,简短的见面环节过后,作为接待方领导的王丕盛发表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交流活动正式开始,与会人员围绕职校教学成果创新、推广、产教融合等专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活动中途,王丕盛出去接电话,张展方趁机跟了出去。等王丕盛挂了电话,张展方自报家门后说:“很荣幸能为这次交流活动服务,您刚才的发言非常精彩,我也拍下了同样精彩的照片。如果校长明天有空,我把照片送到您办公室?”王丕盛点点头表示同意,张展方心中暗喜,仿佛又一个厚厚的信封在向自己招手。
第二天,张展方拿着装裱好的照片,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王丕盛的办公室。由于交流活动期间有过交流,王副校长在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他。
简短寒暄后,张展方轻车熟路地开始套路:他双手捧着精心装裱的照片,方便王丕盛观赏。照片里的王丕盛神态自若、气定神闲、表情生动,颇有领导者的风范,他身边“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丕盛”的桌牌,与他画面上自信的表情配合得相得益彰。看完照片,王丕盛夸赞张展方的拍摄水平。可张展方对这些空泛的夸奖毫无兴趣,他期待的只有实际收益。
见张展方没有要走的意思,且眼神中透着强烈的另一种信号,王丕盛恍然大悟。他打开文件柜,拿出一盒茶叶,说:“感谢摄影师把我拍得这么精神,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刚上市的春茶,要是不嫌弃,你就拿去尝尝。”
这样的回报,与张展方的期待相去甚远。但他知道,这已是对方能给出的最大诚意,便沉下脸,用红色绒布重新把照片包裹好,又从背包里掏出一张小尺寸样片,冷冷地说:“我好像拿错版本了。”说完,夹起相框转身就走,只留下王丕盛在原地莫名其妙。
转变来得太快,王丕盛望着张展方的背影,不禁连连摇头。他拿起桌上的样片——同样是自己发言时的画面,表情、状态、气质与放大版毫无二致,唯一的不同是,由于拍摄角度和光线的反射问题,桌上的名牌显示成了“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干不成”。
王丕盛急忙放下样片,快步走出办公室,在走廊喊道:“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