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传经” 赋能乡村振兴

文/摄本报记者 于璇
2025-11-26

图为劳模工匠正在进行技术指导。

“3亩树莓秧苗成活率才20%,可急坏我了。”“这秧子蔫得打卷,根系都没扎稳,树莓自然长不起来。秧苗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灌溉和田间管理上。”11月19日,在上林零碳有机农场的树莓种植区,沈阳工匠、法库县九九树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振平蹲在地上,拨开枯萎的秧苗,仔细查看土壤状况,和他同来的,还有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强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艳。上林零碳有机农场负责人王厚刚掏出小本子记下夏振平的话。

这场冬歇时节的田间“问诊”,是沈阳市总工会“百名工匠助村行”活动的一场。

据沈阳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主席瓮金福介绍,把扎根黑土地的“土专家”请进田间地头,让劳模工匠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传艺,助力乡村振兴,是沈阳市总工会开展“百名工匠助村行”活动的初衷。活动通过各区县(市)总工会征集农业生产中的“急难愁盼”,再由工会筛选技术对口的劳模工匠“按需出诊”,让技术服务更具针对性。在9月的首场活动中,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众盟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军,就帮新民市公主屯镇黄家山村养殖户解除了“秋季蛋鸡不连续产蛋”的困扰。 

“明年春天改用滴灌法,精准补水不伤根。另外,这片区域可以规划成采摘园,结合研学和亲子活动,能多一条增收路。”在当天的活动中,夏振平提出建议。得知王厚刚计划新增草莓种植,张亚艳接过话茬儿:“建冷棚最划算,成本低还能让草莓提前上市,正好填补农场淡季客流空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王厚刚心里有了清晰的来年种植规划。

据了解,自今年9月沈阳市总工会组建“百名工匠助村行”指导服务队以来,服务队已深入辽中区、新民市、苏家屯区等地开展技术指导12次,服务20余个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成功破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树莓成活率低等一系列农业技术难题。 

沈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组织劳模工匠团队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通过技术帮扶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工匠精神在黑土地落地生根,结出更多致富硕果,将“百名工匠助村行”活动打造成工会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工作品牌。

分享